专注名人字画15年
带您从作者手中取画

首页帮助中心言恭达: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言恭达: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言恭达

言恭达简介

1948年生,江苏常熟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协文史馆文化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馆员,中国政协文史馆言恭达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委,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所获荣誉

2008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博爱勋章”;

2010年被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机构授予“爱心形象大使”称号、全国政协“善行天下·政协委员慈善公益代表人物”;

2011年荣获国家“第六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行为楷模”称号等;

2013年荣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紫金文化荣誉奖章”;

2014年荣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颁发的“和平贡献奖”。


人物评价

挺起脊梁

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书以焕采,切如时需。此言虽然朴素无华,却高度概括了中国书法的内涵和价值。书法首先是表达、记述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它又要担当起“助人伦,成教化”的道义,然后才有“笔底龙蛇,万岁枯藤,几至若皮、肉、筋、骨、气等如人一般的审美需求”,于是,书法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当然,书法的艺术价值不仅仅体现为线条的遒劲和神采奕奕的气格,它更应该是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部以线条艺术的视角记录时代特征的史诗。这就是书法的内涵和价值所在。

言恭达以其雅正、高格的书法艺术向这两股歪风宣战,中国书法不容忽视本体美,书法还是要在传统和法度中汲取营养,在规矩中有限的拓展,展现出具有中国传统审美的大气象、大格局。言恭达认为书法的线条是心学,每一笔下去都是书家心电图的写照,是书家生命状态的体现。诚然,一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书家,他的血液里流淌着的是中华文明刚劲而又内敛的基因,他的气格是阳刚正大的,他的审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一脉相承的,是真善美的化身,是体现时代的脉搏,鼓舞国人更坚定、勇敢、文明地迈进新时代,从而完成了“助人伦,成教化”的道义担当。挺起脊梁,这是一个书法大家应该有的勇气和担当,是一种社会的道义和历史的使命感,也是言恭达用其书法艺术默默地担当着。


收放自如

上文笔者浓墨泼彩谈言恭达先生书法审美的意义,现在请诸君随笔者的笔触,解读一下先生的书法风格及其内涵。笔者以为,言先生专长于大草,同时也精通篆书和隶书。他对历代草书都有深入的研习,特别钟情于张芝、王献之、张旭、怀素、黄庭坚等书法大师的作品,对篆隶书体的创作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更难得的是,他对经典的研习不是简单的停留在法古的层面,而是以先贤法度入而出之。每一种书体,不仅创造了极具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而且在深刻领悟各种书体特征的基础上,做到在几种书体之间自由“切换”,融汇贯通,体现出他深厚的综合艺术修养。像他的篆书作品用笔雅正,取《泰山石刻》和石鼓文的拙厚与朴实天真,加上对草隶的借鉴,形成了独特的书体和面貌;他的隶书在强调那种蝉头燕尾的感觉时,取草书的动态和气势,强调结体的动态美,同时,也用大草的写意性加强了隶书的生命感性经验,使其隶书充满才情和意境之美;坚实的篆、隶功底,也使先生能将篆、隶的笔墨和审美取向导入大草创作,可以说,他是在用篆书的笔法作草书,所以其草书在矫若惊龙的同时,处处呈现一种入木三分和屋漏痕的笔力。


评价摘要

▲我曾多次听到好多江苏书家的评论,除了治学严谨、书艺高超外,言恭达老师具有很强的行政管理能力,又有极丰富的人情味:谦和、公正、宽容、大度、厚道。他能团结人、理解人、善待人。“他办事不是考虑对自己有没有利,而是对江苏书法事业有没有利。”这个原因大大升扬了他在广大会员中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习惯决定成功。有人总结恭达老师“习惯”的三个特征——养成做事的紧迫感,追求卓越的信誉感,加上激情而投入的工作。

▲恭达老师意味深长地说:“我十分看重三条:个人修养上要注重人格的完整性;思维切入点从‘小我’进入‘大我’状态;工作效果上则坚持艺术本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同一性。”艺术“为学”先“为 人”,这就是他求道的支撑点。

▲言恭达草书的最大特点是独特的笔法,而这个特色正是清代碑学书法的创新成果和时代书法演进的具体体现。

▲言恭达草书的真正成功之处就是碑、帖结合,就是对清代乾嘉以来碑派的继承和发展。

▲言恭达对篆隶书体的创作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对历代草书的深入研习特别是张芝、王献之、张旭、怀素、黄庭坚、王铎下过非同寻常的功夫,因此,能将篆籀笔法和笔意融入大草的研创之中,走的是一条自北宋以来,到清代碑学后期的金石碑帖结合之路,是当代碑帖兼容书家的成功典范。

▲言恭达的草书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书法自觉的主动探索就具有了自觉书法的特殊价值和历史意义。他的大草书法的取法、笔法、章法、字法、墨法以及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的自觉运用和思考,达到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他用古代书法常用的长卷艺术形式为这个充满世界意义和影响的奥运题材服务,不仅创造了书法白话文长卷的历史纪录,而且用这种最具东方文化魅力和典型代表的书法形式,宣传奥运的和平精神,展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和书法的特殊价值。

▲面对言恭达的大草长卷,我们似乎看到了古老的书法艺术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它既承载着几千年东方神秘的艺术密码,让我们的心灵得到震撼和升华,同时也同样覆载着现代的人文精神,伴随着特殊的奥运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摘自衡正安《书东方神艺 报世界和平——言恭达大草长卷<何振梁在莫斯科陈述演讲>赏评》)

▲言恭达的大草艺术有着极其独特的审美个性,在当代书坛戛然独立,极具个人艺术面貌。

▲言恭达乃言偃后裔,深厚的学养、人生历练和诗书画印的全面浸染,造就了他宽广的胸襟和广博的艺术胸怀。特别是他的书法以甲金籀篆为根本,贯穿于真草隶行,更运之于大草之中。该长卷,气息纯正、高古,格调高雅、飘逸。给人以纵横奇逸、张弛有度、仪态万方、大气充沛、风神外跃、卓荦高迈之审美感受。

▲言恭达于篆隶书体有着深厚的笔墨功底,是当代篆隶书之高手。他以中锋用笔使其线条厚实、凝重,偶用侧锋取妍、得飘逸之恣。他承接张芝、小王、张旭、怀素、黄鲁直硬毫中锋用笔而来,更以长锋羊毫的裹锋用笔之法独创之,是将古人的“中锋”用笔之法,运用于生纸、长锋羊毫的不同工具之中,中锋裹毫挥运,纤毫必究,其点画、线条,厚重如高峰坠石,坚不可移,飘逸似翔龙在天,仪态万千,呈现出崭新的艺术魅力。在气息、用笔的大处上,言恭达先生的大草艺术表现出超凡的艺术特色,在点画、线条、墨法等细微处,也表现出惊人的艺术表现力。

▲用墨,也是言恭达先生大草书法的一大亮点,他尤擅用涩笔、渴墨、涨墨,甚至用宿墨,使书作更增添了风韵神采,妙尽天然,退去铅华。言先生大草的字法是纯正的,他追求草法的纯粹性。

▲言恭达草书不管从风格面貌、气息境界还是技术功力上都可谓耀眼于当代。

▲言恭达草书的用笔之法,直接来自于篆籀,和“古法”相合,他绕过了元明清和唐宋相接,他的大草用笔之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是他在当今书坛具有强烈个人艺术面貌的最重要的原因。然而,“笔墨当随时代”,时代变了,书写的载体、工具以及审美标准变了,所以,所谓的“古法”也要变,也要有所创建,言恭达先生草书用笔暗合于古人,又和古法有所发展,这正是他成功的关键。言恭达先生作大草是用长锋羊毫,喜用生宣纸,这种纸和笔要到明末之后才出现。

▲言恭达作草书,将清人羊毫长锋作篆隶的“裹锋”之法运用于大草之中,这样就避免了笔锋散、倒、瘫之病,既能保持中锋用笔,又将古人的中锋古法有所发展。又因为长锋羊毫蓄墨多,生纸吃墨深,所以,就能产生高质量的点画和线条。

▲言恭达的大草书法,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是他综合修养的艺术体现,是建立在他具有书法本体深厚功力之上,特别是其坚深的篆隶笔墨,运之于“裹锋”的用笔之法,使其整体书风高古而秀逸。草法的纯粹性,正寻绎了“简约”乃大草艺术乃至中国艺术的最高指归;字字连绵而字中笔断又巧妙处理好了“迟”和“流”的辩证关系;用长、短线条,大、小块面对空间的分割,增加了章法的变化和节奏的强弱,以达到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和超越同侪,力追古人的艺术境界。

(摘自衡正安《椽笔搅海 飞龙在天——言恭达大草作品<唐诗宋词长卷>赏析》)

▲言恭达自觉地背负起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的责任。就书艺而论,言恭达的书法是“为人生而艺术”的艺术。

▲言恭达以书法的艺术形式彰显了“为人生而艺术”的人生理想,特别是他的篆书与草书更是自觉地交融了某种心灵状态和精神状态,我们姑且理解为道德的境界。他的人生艺术,系在这种心灵状态中所产生与成就的。一个大书家的成就,必是“道”之修成,这是万古标程。

▲言恭达的“一笔”草书,最具哲学思想中的写意性与“道”之精神。他能在书法的矛盾中(创作状态下)抽象出生命的意义,从而体悟出生命境界,在道、艺中践行其人生的至高境界,正如孙过庭在《书谱序》中所曰:“穷微测妙之夫,得推移之奥赜”。可见书法中的“道”与哲学中的“道”,其深层面是一致的,也是统一的。理解了这点,也就理解了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也就理解了言恭达书法中追寻的人格精神,这就是中国艺术的特有方式——写意传统。

▲言恭达以篆书笔意入草的“线性”,生动地凸现了他人格精神中“清、正、中、和、厚、朴”的生命情怀。这是中国书道追寻的最高精神境界,它实是“和善敦厚”的社会道德在艺术中自觉觉醒的社会责任感,书家以其个人的审美艺术追求在完善这一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

▲言恭达的书有一股清气、淡气。这说的是他书法的“内美”,即意境之美。意境其实是一种文化内涵在作品中的生发与彰显,意境也是一个时代文化精神在作品中的自觉与冥契。我们溯源其书法的“法意”精神,他是从魏晋、汉三代,到钟鼎大篆,再到商代甲骨文的。在笔法上,他把汉三代深奥高古的笔意,于古法(有“道”之精神)中化解出今意,并能突破窠臼,自成风貌,于虚淡敦厚的点画中阐释出蕴涵大朴大美的大境界。我们在他的“真线”中,常常体会到那洋溢着生命情怀的宇宙之源,这“线”是充满着生气与精气的生命之线。

(摘自石延平《上善若水 故几于道——谈著名书法家言恭达的人格精神》)

▲言恭达早年以篆书名世,他是当代书坛最早进行写意大篆探索的书家。他的写意《散氏盘》笔墨淋漓,以涨墨强化线条张力和金石气表现,同时在结撰上又融入强烈的主体意识,在视觉造型中传递出时代审美趣尚。在大篆这一古老的书法审美领域开拓出自己的疆域。在当代不多的大篆名家中,言恭达无疑是取得较高成就并具有开拓性的代表人物。

▲因而,可以说言恭达对篆隶古法的研创并未停留在法古层次,而是在对篆隶古法的深入研味中寻觅和体悟表现性的审美向度,并在表现性中强化书法的生命感性经验。也正是在对篆隶古法的写意性审美价值追寻中,言恭达最终转向对大草的创作与探索,并以大草建立起他书法创作审美价值的中心点。

▲言恭达正是在经历了在写意大篆领域几十年的创作砥砺而完成实现了他创作上由篆隶古法向大草飞跃的转进。从这个意义上说,言恭达始终是一个具有强烈主体意识及表现性的书家。

▲对篆隶古法的信守和创作审美价值寻觅,使言恭达对大草的历史认同具有强烈的主体性,他始终强调大草的篆籀古法,而他在草书创作中将篆籀气视作大草笔法的最高表现。他认为篆隶古法才是大草的主调,所以他的大草在整体上倾向于唐宋传统。他的草书以旭素为基,强化线条的纯粹性及由对篆籀气的崇尚所带来的力量感,同时又引入空间结构意识,化裁黄山谷,强化草书的空间表现。在草书文本形式上,他采用唐宋草书惯常的手卷形式,将时、空结构表现相整合,融化草书大的章法结构和欹侧穿插咬合,体现出强烈的唐宋草书精神。言恭达大草的对篆籀古法的强调,显示出他对草书史的个体化分梳与洞见,这对当代草书创作尤其是大草创作无疑是有启迪意义的。

(摘姜寿田《自胸藏风云 笔挟元气——评言恭达大草长卷的时代意义)